
什麼是斜槓青年?
Jan 20. 2021
我們今天來解釋斜槓青年出處
「斜槓」一詞源自於英文「Slash」,概念出自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
瑪希·艾波赫(Marci Alboher)的著作《One Person/ Multiple Careers》
她在書中提到,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「單一職業」的生活方式,
而是開始藉由多重收入、多重職業來體驗多元人生。
這些人並不能像其他人那樣用一個完整的詞來介紹自己,
在自我介紹中會用「斜槓:/」來區分不同職業,
於是「斜槓」便成為他們的代名詞。
例如,萊尼·普拉特(Lenny Platt),律師/演員/製片人。
這個概念被提出後,「斜槓」一夜之間成為許多打工族的理想生活方式。
有的人,下班後去餐廳打工,做點網賣,
或是幫別人當一下辦事跑腿,就大聲跟別人說:「我是斜杠青年。」
醒醒吧,這叫「打零工」或稱「兼差」!
到了今天,還是很多人誤會「斜槓」的定義,
認為賺錢的管道越多、工作時間越自由就是「斜槓」,錯!
要成為斜槓青年,你必須思考的是:
為了達到某個職業要求,你要做哪些自我投資。
艾波赫提出以下五種斜槓策略:
1.穩定收入+興趣愛好組合
如:老師/作家
完美結合是正業與副業
不確定是否興趣能當飯吃時,不要貿然辭職
在穩定工作同時,下班後發展第二興趣,
再把第二興趣變成能夠為你創造收入的第二份職業
2.左腦+右腦組合
左腦:文字、數學、邏輯、判斷
右腦:圖像、音樂、感情、空間
讓我們擁有更開闊的思維
例如:作家/藝術家、電腦程序員/導演
3.大腦+身體組合
讓人在腦力和體力間互換,確保生活與身心健康
如:健身教練/營養師
4.寫作+教學+演講+顧問組合
這是艾波赫自己的斜槓組合,也是適合知識型人才的組合
你會發現以上四種身分可以形成完美的迴圈。
5.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
不一定要擁有多重職業,而是在一種職業中擁有全方位戰鬥力,
例如公司中你角色是總經理也是產品經理跟銷售經理,也就是T型人才。
以上是否有對斜槓青年有更清楚的瞭解了呢?
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最大動力
職培會臉書粉絲專頁→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76mtda
職培會客服line@連結→ https://line.me/R/ti/p/@176mtda